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 >> 生活 > >> 正文

天天动态:丑闻迭出!瑞士银行业失去了可信性,由万众瞩目走向夕阳末路

来源:周显香港 2023-03-24 10:03:27发布


【资料图】

文︱周显

曾几何时,“瑞士信贷集团”是万人敬仰的顶级私人银行,还记得十几年前,在投资界有万人跟随的超强号召力。

俱往矣!这几年间,“瑞信”的丑闻迭出:员工篡改客户签名进行交易,高层曾因看到纸上收益而不闻不问,两位总裁候选人在湖边晚宴大打出手后,瑞信被发现对其几个员工进行监控,向爆煲的Bill Hwang的Archegos基金借出了50亿美元,参与和保加利亚贩毒集团的洗钱活动,遭瑞士联邦刑事法院判决有罪和罚款……

简单点说,就是管理不善、经营不善,这两年来,已一直传出有倒闭的风险,银行界无人不知,正是“昔日戏言身后事,今朝都到眼前来”,终于被“瑞士银行”(UBS)收购,从此瑞士两大私人银行,合二为一,再也不会被人搞错了。

瑞银收购瑞信的世纪交易,获瑞士政府提供巨额担保。(资料图片)

最初的时候,“瑞银”还只提出付出10亿美元,后来因为瑞士央行提供了约1,000亿美元的流动性,担保了90亿瑞郎的损失。还有把约170亿元瑞郎的“额外一级资本”(AT1)债券完全减值,即是其价格清零,作为交换条件,“瑞银”才愿意加价至32.5亿美元,比起停牌前,其股价跌了一半,比起5年前,其股价跌了95%,比起史上股价最高时,股价跌了接近99%。

“AT1债券”是“应急可转换债券”,简称“CoCo Bond”的一种,让银行以该债券补充资本,避免发行更多普通股摊薄每股盈利。虽然,在某些条件下,如资本比率低于一定水平,会转变为普通股权,像“瑞信”的这一只,核心一级资本(CET1)充足率跌至7%,便会触发机制。不过,去年底瑞信的CET1充足率仍有14.1%,持有人居然也要清零,完全是茅招了。

这理由很简单,就是既然保不住“瑞信”,则应反过来要养肥“瑞银”,为国家留下“血脉”,总好过玉石俱焚。然而,这做法却丧失了公道性,为了方便和短期利益,令到市场失去信心。

这几年来,瑞士银行体系已失去了保密性,因参加制裁俄罗斯而失去了可信性,如今连可靠性也失去了,悲哉!

上一篇 下一篇
x
推荐阅读 更多

天天动态:丑闻迭出!瑞士银行业失去了可信性,由万众瞩目走向夕阳末路

2023-03-24

信托业去年利润同比下降近四成 资产来源结构优化 产品“非标转标”趋势明显

2023-03-24

2021年腊月十八是几月几号?农历腊月十八的习俗是什么?|速看料

2023-03-24

立冬的风俗吃什么_立夏吃什么

2023-03-24

浦城县气象台发布暴雨蓝色预警【Ⅳ级/一般】【2023-03-24】

2023-03-24

北京体育文化(01803)发布2022年业绩,股东应占亏损6662.8万港元,同比扩大71.7%-环球报资讯

2023-03-23

论用户生命周期维护的重要性及其维护策略

2023-03-23

全球热头条丨哪个牌子的护肤品好用又实惠

2023-03-23

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法律知识:法的规范作用

2023-03-23

2022年中国有专任教师1880.36万人

2023-03-23